新手天翼
要学AC自动机需要自备两个前置技能:KMP和trie树(其实个人感觉不会kmp也行,失配指针的概念并不难)
其中,KMP是用于一对一的字符串匹配,而trie虽然能用于多模式匹配,但是每次匹配失败都需要进行回溯,如果模式串很长的话会很浪费时间,所以AC自动机应运而生,如同Manacher一样,AC自动机利用某些操作阻止了模式串匹配阶段的回溯,将时间复杂度优化到了O ( n ) O(n)O(n)(n)为文本串长度
AC 自动机是 以 Trie 的结构为基础,结合 KMP 的思想 建立的自动机,用于解决多模式匹配等任务。
AC 自动机本质上是 Trie 上的自动机。
解释
简单来说,建立一个 AC 自动机有两个步骤:
- 基础的 Trie 结构:将所有的模式串构成一棵 Trie。
- KMP 的思想:对 Trie 树上所有的结点构造失配指针。
建立完毕后,就可以利用它进行多模式匹配。
字典树构建
AC 自动机在初始时会将若干个模式串插入到一个 Trie 里,然后在 Trie 上建立 AC 自动机。这个 Trie 就是普通的 Trie,按照 Trie 原本的建树方法建树即可。
需要注意的是,Trie 中的结点表示的是某个模式串的前缀。我们在后文也将其称作状态。一个结点表示一个状态,Trie 的边就是状态的转移。
形式化地说,对于若干个模式串 ,将它们构建一棵字典树后的所有状态的集合记作 。
失配指针
AC 自动机利用一个 fail 指针来辅助多模式串的匹配。
状态 的 fail 指针指向另一个状态 ,其中 ,且 是 的最长后缀(即在若干个后缀状态中取最长的一个作为 fail 指针)。
fail 指针与 KMP 中的 next 指针相比:
- 共同点:两者同样是在失配的时候用于跳转的指针。
- 不同点:next 指针求的是最长 Border(即最长的相同前后缀),而 fail 指针指向所有模式串的前缀中匹配当前状态的最长后缀。
因为 KMP 只对一个模式串做匹配,而 AC 自动机要对多个模式串做匹配。有可能 fail 指针指向的结点对应着另一个模式串,两者前缀不同。
总结下来,AC 自动机的失配指针指向当前状态的最长后缀状态。
注意:AC 自动机在做匹配时,同一位上可匹配多个模式串。
构建指针
下面介绍构建 fail 指针的 基础思想:
构建 fail 指针,可以参考 KMP 中构造 Next 指针的思想。
考虑字典树中当前的结点 , 的父结点是 , 通过字符 c
的边指向 ,即 。假设深度小于 的所有结点的 fail 指针都已求得。
- 如果 存在:则让 u 的 fail 指针指向 。相当于在 和 后面加一个字符
c
,分别对应 和 。 - 如果 不存在:那么我们继续找到 。重复 1 的判断过程,一直跳 fail 指针直到根结点。
- 如果依然不存在,就让 fail 指针指向根结点。
如此即完成了 的构建。
例子
下面将使用若干张 GIF 动图来演示对字符串 i
he
his
she
hers
组成的字典树构建 fail 指针的过程:
- 黄色结点:当前的结点 。
- 绿色结点:表示已经 BFS 遍历完毕的结点,
- 橙色的边:fail 指针。
- 红色的边:当前求出的 fail 指针。
我们重点分析结点 6 的 fail 指针构建:
找到 6 的父结点 5,。然而 10 结点没有字母 s
连出的边;继续跳到 10 的 fail 指针,。发现 0 结点有字母 s
连出的边,指向 7 结点;所以 。
下图展示了构建完毕的状态:
字典树与字典图
关注构建函数 build()
,该函数的目标有两个,一个是构建 fail 指针,一个是构建自动机。参数如下:
tr[u,c]
:有两种理解方式。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字典树上的一条边,即 ;也可以理解为从状态(结点) 后加一个字符c
到达的状态(结点),即一个状态转移函数 。为了方便,下文中我们将用第二种理解方式。- 队列
q
:用于 BFS 遍历字典树。 fail[u]
:结点 的 fail 指针。
实现
C++
Python
void build() { for (int i = 0; i < 26; i++) if (tr[0][i]) q.push(tr[0][i]); while (q.size()) { int u = q.front(); q.pop(); for (int i = 0; i < 26; i++) { if (tr[u][i]) fail[tr[u][i]] = tr[fail[u]][i], q.push(tr[u][i]); else tr[u][i] = tr[fail[u]][i]; } } }
解释
build 函数将结点按 BFS 顺序入队,依次求 fail 指针。这里的字典树根结点为 0,我们将根结点的子结点一一入队。若将根结点入队,则在第一次 BFS 的时候,会将根结点儿子的 fail 指针标记为本身。因此我们将根结点的儿子一一入队,而不是将根结点入队。
然后开始 BFS:每次取出队首的结点 u( 在之前的 BFS 过程中已求得),然后遍历字符集(这里是 0-25,对应 a-z,即 的各个子节点):
- 如果 存在,我们就将 的 fail 指针赋值为 。根据之前的描述,我们应该用 while 循环,不停的跳 fail 指针,判断是否存在字符
i
对应的结点,然后赋值,但此处通过特殊处理简化了这些代码。 - 否则,令 指向 的状态。
这里的处理是,通过 else
语句的代码修改字典树的结构,将不存在的字典树的状态链接到了失配指针的对应状态。在原字典树中,每一个结点代表一个字符串 ,是某个模式串的前缀。而在修改字典树结构后,尽管增加了许多转移关系,但结点(状态)所代表的字符串是不变的。
而 相当于是在 后添加一个字符 c
变成另一个状态 。如果 存在,说明存在一个模式串的前缀是 ,否则我们让 指向 。由于 对应的字符串是 的后缀,因此 对应的字符串也是 的后缀。
换言之在 Trie 上跳转的时侯,我们只会从 跳转到 ,相当于匹配了一个 ;但在 AC 自动机上跳转的时侯,我们会从 跳转到 的后缀,也就是说我们匹配一个字符 c
,然后舍弃 的部分前缀。舍弃前缀显然是能匹配的。同时如果文本串能匹配 ,显然它也能匹配 的后缀,所以 fail 指针同样在舍弃前缀。所谓的 fail 指针其实就是 的一个后缀集合。
tr
数组还有另一种比较简单的理解方式:如果在位置 失配,我们会跳转到 的位置。注意这会导致我们可能沿着 fail 数组跳转多次才能来到下一个能匹配的位置。所以我们可以用 tr
数组直接记录记录下一个能匹配的位置,这样对程序的性能有一定的优化。
此处对字典树结构的修改,可以使得匹配转移更加完善。同时它将 fail 指针跳转的路径做了压缩,使得本来需要跳很多次 fail 指针变成跳一次。
过程
这里依然用若干张 GIF 动图展示构建过程:
- 蓝色结点:BFS 遍历到的结点 u
- 蓝色的边:当前结点下,AC 自动机修改字典树结构连出的边。
- 黑色的边:AC 自动机修改字典树结构连出的边。
- 红色的边:当前结点求出的 fail 指针
- 黄色的边:fail 指针
- 灰色的边:字典树的边
可以发现,众多交错的黑色边将字典树变成了 字典图。图中省略了连向根结点的黑边(否则会更乱)。我们重点分析一下结点 5 遍历时的情况。我们求 的 fail 指针:
本来的策略是找 fail 指针,于是我们跳到 发现没有 s
连出的字典树的边,于是跳到 ,发现有 ,于是 ;但是有了黑边、蓝边,我们跳到 之后直接走 就走到 号结点了。
这就是 build 完成的两件事:构建 fail 指针和建立字典图。这个字典图也会在查询的时候起到关键作用。
多模式匹配
接下来分析匹配函数 query()
:
实现
C++
Python
int query(char *t) { int u = 0, res = 0; for (int i = 1; t[i]; i++) { u = tr[u][t[i] - 'a']; // 转移 for (int j = u; j && e[j] != -1; j = fail[j]) { res += e[j], e[j] = -1; } } return res; }
解释
这里 作为字典树上当前匹配到的结点,res
即返回的答案。循环遍历匹配串, 在字典树上跟踪当前字符。利用 fail 指针找出所有匹配的模式串,累加到答案中。然后清零。在上文中我们分析过,字典树的结构其实就是一个 trans 函数,而构建好这个函数后,在匹配字符串的过程中,我们会舍弃部分前缀达到最低限度的匹配。fail 指针则指向了更多的匹配状态。最后上一份图。对于刚才的自动机:
我们从根结点开始尝试匹配 ushersheishis
,那么 的变化将是:
- 红色结点: 结点
- 粉色箭头: 在自动机上的跳转,
- 蓝色的边:成功匹配的模式串
- 蓝色结点:示跳 fail 指针时的结点(状态)。
效率优化
题目请参考洛谷 P5357【模板】AC 自动机(二次加强版)
因为我们的 AC 自动机中,每次匹配,会一直向 fail 边跳来找到所有的匹配,但是这样的效率较低,在某些题目中会超时。
那么我们如何优化呢?首先我们需要了解 fail 指针的一个性质:一个 AC 自动机中,如果只保留 fail 边,那么剩余的图一定是一棵树。
这是显然的,因为 fail 不会成环,且深度一定比现在低,所以得证。
而我们 AC 自动机的匹配就可以转化为在 fail 树上的链求和问题。
所以我们只需要优化一下这部分就可以了。
我们这里提供两种思路。
拓扑排序优化建图
观察到时间主要浪费在在每次都要跳 fail。如果我们可以预先记录,最后一并求和,那么效率就会优化。
于是我们按照 fail 树建图(注意不用真的建,只需要记录入度):
建图
void getfail() // 实际上也可以叫 build { for (int i = 0; i < 26; i++) trie[0].son[i] = 1; q.push(1); trie[1].fail = 0; while (!q.empty()) { int u = q.front(); q.pop(); int Fail = trie[u].fail; for (int i = 0; i < 26; i++) { int v = trie[u].son[i]; if (!v) { trie[u].son[i] = trie[Fail].son[i]; continue; } trie[v].fail = trie[Fail].son[i]; indeg[trie[Fail].son[i]]++; // 修改点在这里,增加了入度记录 q.push(v); } } }
然后我们在查询的时候就可以只为找到节点的 ans 打上标记,在最后再用拓扑排序求出答案。
查询
void query(char *s) { int u = 1, len = strlen(s); for (int i = 0; i < len; i++) u = trie[u].son[s[i] - 'a'], trie[u].ans++; } void topu() { for (int i = 1; i <= cnt; i++) if (!indeg[i]) q.push(i); while (!q.empty()) { int fr = q.front(); q.pop(); vis[trie[fr].flag] = trie[fr].ans; int u = trie[fr].fail; trie[u].ans += trie[fr].ans; if (!(--indeg[u])) q.push(u); } }
最后是主函数:
主函数
1 2 3 4 5 6 7
8
int main() { // do_something(); scanf("%s", s); query(s); topu(); for 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cout << vis[rev[i]] << std::endl; // do_another_thing(); }
完整代码
// Code by rickyxrc | https://www.luogu.com.cn/record/115706921 #include <bits/stdc++.h> #define maxn 8000001 using namespace std; char s[maxn]; int n, cnt, vis[maxn], rev[maxn], indeg[maxn], ans; struct trie_node { int son[27]; int fail; int flag; int ans; void init() { memset(son, 0, sizeof(son)); fail = flag = 0; } } trie[maxn]; queue<int> q; void init() { for (int i = 0; i <= cnt; i++) trie[i].init(); for 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vis[i] = 0; cnt = 1; ans = 0; } void insert(char *s, int num) { int u = 1, len = strlen(s); for (int i = 0; i < len; i++) { int v = s[i] - 'a'; if (!trie[u].son[v]) trie[u].son[v] = ++cnt; u = trie[u].son[v]; } if (!trie[u].flag) trie[u].flag = num; rev[num] = trie[u].flag; return; } void getfail(void) { for (int i = 0; i < 26; i++) trie[0].son[i] = 1; q.push(1); trie[1].fail = 0; while (!q.empty()) { int u = q.front(); q.pop(); int Fail = trie[u].fail; for (int i = 0; i < 26; i++) { int v = trie[u].son[i]; if (!v) { trie[u].son[i] = trie[Fail].son[i]; continue; } trie[v].fail = trie[Fail].son[i]; indeg[trie[Fail].son[i]]++; q.push(v); } } } void topu() { for (int i = 1; i <= cnt; i++) if (!indeg[i]) q.push(i); while (!q.empty()) { int fr = q.front(); q.pop(); vis[trie[fr].flag] = trie[fr].ans; int u = trie[fr].fail; trie[u].ans += trie[fr].ans; if (!(--indeg[u])) q.push(u); } } void query(char *s) { int u = 1, len = strlen(s); for (int i = 0; i < len; i++) u = trie[u].son[s[i] - 'a'], trie[u].ans++; } int main() { scanf("%d", &n); init(); for 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scanf("%s", s), insert(s, i); getfail(); scanf("%s", s); query(s); topu(); for 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cout << vis[rev[i]] << std::endl; return 0; }
子树求和
和拓扑排序的思路接近,我们预先将子树求和,询问时直接累加和值即可。
完整代码请见总结模板 3。
AC 自动机上 DP
这部分将以 P2292 [HNOI2004] L 语言 为例题讲解。
不难想到一个朴素的思路:建立 AC 自动机,在 AC 自动机上对于所有 fail 指针的子串转移,最后取最大值得到答案。
主要代码如下。若不熟悉代码中的类型定义,可以先看末尾的完整代码:
查询部分主要代码
void query(char *s) { int u = 1, len = strlen(s), l = 0; for (int i = 0; i < len; i++) { int v = s[i] - 'a'; int k = trie[u].son[v]; while (k > 1) { if (trie[k].flag && (dp[i - trie[k].len] || i - trie[k].len == -1)) dp[i] = dp[i - trie[k].len] + trie[k].len; k = trie[k].fail; } u = trie[u].son[v]; } }
主函数里取 max 即可。
for (int i = 0, e = strlen(T); i < e; i++) mx = std::max(mx, dp[i]);
但是这样的思路复杂度不是线性(因为要跳每个节点的 fail),会在第二个子任务中超时,所以我们需要进行优化。
我们再看看题目的特殊性质,我们发现所有单词的长度只有 ,所以可以想到状态压缩优化。
我们发现,目前的时间瓶颈主要在跳 fail 这一步,如果我们可以将这一步优化到 ,就可以保证整个问题在严格线性的时间内被解出。
我们可以将前 位字母中,可能的子串长度存下来,并压缩到状态中,存在每个子节点中。
那么我们在 buildfail 的时候就可以这么写:
构建 fail 指针
void getfail(void) { for (int i = 0; i < 26; i++) trie[0].son[i] = 1; q.push(1); trie[1].fail = 0; while (!q.empty()) { int u = q.front(); q.pop(); int Fail = trie[u].fail; // 对状态的更新在这里 trie[u].stat = trie[Fail].stat; if (trie[u].flag) trie[u].stat |= 1 << trie[u].depth; for (int i = 0; i < 26; i++) { int v = trie[u].son[i]; if (!v) trie[u].son[i] = trie[Fail].son[i]; else { trie[v].depth = trie[u].depth + 1; trie[v].fail = trie[Fail].son[i]; q.push(v); } } } }
然后查询时就可以去掉跳 fail 的循环,将代码简化如下:
查询
int query(char *s) { int u = 1, len = strlen(s), mx = 0; unsigned st = 1; for (int i = 0; i < len; i++) { int v = s[i] - 'a'; u = trie[u].son[v]; // 因为往下跳了一位每一位的长度都+1 st <<= 1; // 这里的 & 值是状压 dp 的使用,代表两个长度集的交非空 if (trie[u].stat & st) st |= 1, mx = i + 1; } return mx; }
我们的 trie[u].stat
维护的是从 u 节点开始,整条 fail 链上的长度集(因为长度集小于 32 所以不影响),而 st
则维护的是查询字符串走到现在,前 32 位(因为状态压缩自然溢出)的长度集。
&
值不为 0,则代表两个长度集的交集非空,我们此时就找到了一个匹配。
完整代码
// Code by rickyxrc | https://www.luogu.com.cn/record/115806238 #include <stdio.h> #include <string.h> #include <queue> #define maxn 3000001 char T[maxn]; int n, cnt, vis[maxn], ans, m, dp[maxn]; struct trie_node { int son[26]; int fail, flag, depth; unsigned stat; void init() { memset(son, 0, sizeof(son)); fail = flag = depth = 0; } } trie[maxn]; std::queue<int> q; void init() { for (int i = 0; i <= cnt; i++) trie[i].init(); for 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vis[i] = 0; cnt = 1; ans = 0; } void insert(char *s, int num) { int u = 1, len = strlen(s); for (int i = 0; i < len; i++) { // trie[u].depth = i + 1; int v = s[i] - 'a'; if (!trie[u].son[v]) trie[u].son[v] = ++cnt; u = trie[u].son[v]; } trie[u].flag = num; // trie[u].stat = 1; // printf("set %d stat %d\n", u-1, 1); return; } void getfail(void) { for (int i = 0; i < 26; i++) trie[0].son[i] = 1; q.push(1); trie[1].fail = 0; while (!q.empty()) { int u = q.front(); q.pop(); int Fail = trie[u].fail; trie[u].stat = trie[Fail].stat; if (trie[u].flag) trie[u].stat |= 1 << trie[u].depth; for (int i = 0; i < 26; i++) { int v = trie[u].son[i]; if (!v) trie[u].son[i] = trie[Fail].son[i]; else { trie[v].depth = trie[u].depth + 1; trie[v].fail = trie[Fail].son[i]; q.push(v); } } } } int query(char *s) { int u = 1, len = strlen(s), mx = 0; unsigned st = 1; for (int i = 0; i < len; i++) { int v = s[i] - 'a'; u = trie[u].son[v]; st <<= 1; if (trie[u].stat & st) st |= 1, mx = i + 1; } return mx; } int main() { scanf("%d%d", &n, &m); init(); for 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{ scanf("%s", T); insert(T, i); } getfail(); for (int i = 1; i <= m; i++) { scanf("%s", T); printf("%d\n", query(T)); } }
总结
时间复杂度:定义 是模板串的长度, 是文本串的长度, 是字符集的大小(常数,一般为 26)。如果连了 trie 图,时间复杂度就是 ,其中 是 AC 自动机中结点的数目,并且最大可以达到 。如果不连 trie 图,并且在构建 fail 指针的时候避免遍历到空儿子,时间复杂度就是 。
模板 1
#include <bits/stdc++.h> using namespace std; const int N = 1e6 + 6; int n; namespace AC { int tr[N][26], tot; int e[N], fail[N]; void insert(char *s) { int u = 0; for (int i = 1; s[i]; i++) { if (!tr[u][s[i] - 'a']) tr[u][s[i] - 'a'] = ++tot; // 如果没有则插入新节点 u = tr[u][s[i] - 'a']; // 搜索下一个节点 } e[u]++; // 尾为节点 u 的串的个数 } queue<int> q; void build() { for (int i = 0; i < 26; i++) if (tr[0][i]) q.push(tr[0][i]); while (q.size()) { int u = q.front(); q.pop(); for (int i = 0; i < 26; i++) { if (tr[u][i]) { fail[tr[u][i]] = tr[fail[u]][i]; // fail数组:同一字符可以匹配的其他位置 q.push(tr[u][i]); } else tr[u][i] = tr[fail[u]][i]; } } } int query(char *t) { int u = 0, res = 0; for (int i = 1; t[i]; i++) { u = tr[u][t[i] - 'a']; // 转移 for (int j = u; j && e[j] != -1; j = fail[j]) { res += e[j], e[j] = -1; } } return res; } } // namespace AC char s[N]; int main() { scanf("%d", &n); for 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scanf("%s", s + 1), AC::insert(s); scanf("%s", s + 1); AC::build(); printf("%d", AC::query(s)); return 0; }
模板 2
#include <bits/stdc++.h> using namespace std; const int N = 156, L = 1e6 + 6; namespace AC { const int SZ = N * 80; int tot, tr[SZ][26]; int fail[SZ], idx[SZ], val[SZ]; int cnt[N]; // 记录第 i 个字符串的出现次数 void init() { memset(fail, 0, sizeof(fail)); memset(tr, 0, sizeof(tr)); memset(val, 0, sizeof(val)); memset(cnt, 0, sizeof(cnt)); memset(idx, 0, sizeof(idx)); tot = 0; } void insert(char *s, int id) { // id 表示原始字符串的编号 int u = 0; for (int i = 1; s[i]; i++) { if (!tr[u][s[i] - 'a']) tr[u][s[i] - 'a'] = ++tot; u = tr[u][s[i] - 'a']; // 转移 } idx[u] = id; // 以 u 为结尾的字符串编号为 idx[u] } queue<int> q; void build() { for (int i = 0; i < 26; i++) if (tr[0][i]) q.push(tr[0][i]); while (q.size()) { int u = q.front(); q.pop(); for (int i = 0; i < 26; i++) { if (tr[u][i]) { fail[tr[u][i]] = tr[fail[u]][i]; // fail数组:同一字符可以匹配的其他位置 q.push(tr[u][i]); } else tr[u][i] = tr[fail[u]][i]; } } } int query(char *t) { // 返回最大的出现次数 int u = 0, res = 0; for (int i = 1; t[i]; i++) { u = tr[u][t[i] - 'a']; for (int j = u; j; j = fail[j]) val[j]++; } for (int i = 0; i <= tot; i++) if (idx[i]) res = max(res, val[i]), cnt[idx[i]] = val[i]; return res; } } // namespace AC int n; char s[N][100], t[L]; int main() { while (~scanf("%d", &n)) { if (n == 0) break; AC::init(); // 数组清零 for 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scanf("%s", s[i] + 1), AC::insert(s[i], i); // 需要记录该字符串的序号 AC::build(); scanf("%s", t + 1); int x = AC::query(t); printf("%d\n", x); for 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if (AC::cnt[i] == x) printf("%s\n", s[i] + 1); } return 0; }
模版 3
#include <deque> #include <iostream> void promote() { std::ios::sync_with_stdio(0); std::cin.tie(0); std::cout.tie(0); return; } typedef char chr; typedef std::deque<int> dic; const int maxN = 2e5; const int maxS = 2e5; const int maxT = 2e6; int n; chr s[maxS + 10]; chr t[maxT + 10]; int cnt[maxN + 10]; struct AhoCorasickAutomaton { struct Node { int son[30]; int val; int fail; int head; dic index; } node[maxS + 10]; struct Edge { int head; int next; } edge[maxS + 10]; int root; int ncnt; int ecnt; void Insert(chr *str, int i) { int u = root; for (int i = 1; str[i]; i++) { if (node[u].son[str[i] - 'a' + 1] == 0) node[u].son[str[i] - 'a' + 1] = ++ncnt; u = node[u].son[str[i] - 'a' + 1]; } node[u].index.push_back(i); return; } void Build() { dic q; for (int i = 1; i <= 26; i++) if (node[root].son[i]) q.push_back(node[root].son[i]); while (!q.empty()) { int u = q.front(); q.pop_front(); for (int i = 1; i <= 26; i++) { if (node[u].son[i]) { node[node[u].son[i]].fail = node[node[u].fail].son[i]; q.push_back(node[u].son[i]); } else { node[u].son[i] = node[node[u].fail].son[i]; } } } return; } void Query(chr *str) { int u = root; for (int i = 1; str[i]; i++) { u = node[u].son[str[i] - 'a' + 1]; node[u].val++; } return; } void addEdge(int tail, int head) { ecnt++; edge[ecnt].head = head; edge[ecnt].next = node[tail].head; node[tail].head = ecnt; return; } void DFS(int u) { for (int e = node[u].head; e; e = edge[e].next) { int v = edge[e].head; DFS(v); node[u].val += node[v].val; } for (auto i : node[u].index) cnt[i] += node[u].val; return; } void FailTree() { for (int u = 1; u <= ncnt; u++) addEdge(node[u].fail, u); DFS(root); return; } } ACM; int main() { std::cin >> n; for 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{ std::cin >> (s + 1); ACM.Insert(s, i); } ACM.Build(); std::cin >> (t + 1); ACM.Query(t); ACM.FailTree(); for 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std::cout << cnt[i] << '\n'; return 0; }
拓展
确定有限状态自动机
作为拓展延伸,文末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自动机 与 KMP 自动机。
有限状态自动机(Deterministic Finite Automaton,DFA)是由
- 状态集合 ;
- 字符集 ;
- 状态转移函数 ,即 ;
- 一个开始状态 ;
- 一个接收的状态集合 。
组成的五元组 。
如果用 AC 自动机理解,状态集合就是字典树(图)的结点;字符集就是 a
到 z
(或者更多);状态转移函数就是 的函数(即 );开始状态就是字典树的根结点;接收状态就是你在字典树中标记的字符串结尾结点组成的集合。
KMP 自动机
KMP 自动机就是一个不断读入待匹配串,每次匹配时走到接受状态的 DFA。如果共有 个状态,第 个状态表示已经匹配了前 个字符。我们定义 表示状态 读入字符 后到达的状态, 表示 prefix function,则有:
(约定 )
我们发现 只依赖于之前的值,所以可以跟 KMP 一起求出来。
需要注意走到接受状态之后应该立即转移到该状态的 next。
时间和空间复杂度:。
AC 自动机是 以 Trie 的结构为基础,结合 KMP 的思想 建立的自动机,用于解决多模式匹配等任务。
AC 自动机本质上是 Trie 上的自动机。
解释
简单来说,建立一个 AC 自动机有两个步骤:
- 基础的 Trie 结构:将所有的模式串构成一棵 Trie。
- KMP 的思想:对 Trie 树上所有的结点构造失配指针。
建立完毕后,就可以利用它进行多模式匹配。
字典树构建
AC 自动机在初始时会将若干个模式串插入到一个 Trie 里,然后在 Trie 上建立 AC 自动机。这个 Trie 就是普通的 Trie,按照 Trie 原本的建树方法建树即可。
需要注意的是,Trie 中的结点表示的是某个模式串的前缀。我们在后文也将其称作状态。一个结点表示一个状态,Trie 的边就是状态的转移。
形式化地说,对于若干个模式串 ,将它们构建一棵字典树后的所有状态的集合记作 。
失配指针
AC 自动机利用一个 fail 指针来辅助多模式串的匹配。
状态 的 fail 指针指向另一个状态 ,其中 ,且 是 的最长后缀(即在若干个后缀状态中取最长的一个作为 fail 指针)。
fail 指针与 KMP 中的 next 指针相比:
- 共同点:两者同样是在失配的时候用于跳转的指针。
- 不同点:next 指针求的是最长 Border(即最长的相同前后缀),而 fail 指针指向所有模式串的前缀中匹配当前状态的最长后缀。
因为 KMP 只对一个模式串做匹配,而 AC 自动机要对多个模式串做匹配。有可能 fail 指针指向的结点对应着另一个模式串,两者前缀不同。
总结下来,AC 自动机的失配指针指向当前状态的最长后缀状态。
注意:AC 自动机在做匹配时,同一位上可匹配多个模式串。
构建指针
下面介绍构建 fail 指针的 基础思想:
构建 fail 指针,可以参考 KMP 中构造 Next 指针的思想。
考虑字典树中当前的结点 , 的父结点是 , 通过字符 c
的边指向 ,即 。假设深度小于 的所有结点的 fail 指针都已求得。
- 如果 存在:则让 u 的 fail 指针指向 。相当于在 和 后面加一个字符
c
,分别对应 和 。 - 如果 不存在:那么我们继续找到 。重复 1 的判断过程,一直跳 fail 指针直到根结点。
- 如果依然不存在,就让 fail 指针指向根结点。
如此即完成了 的构建。
例子
下面将使用若干张 GIF 动图来演示对字符串 i
he
his
she
hers
组成的字典树构建 fail 指针的过程:
- 黄色结点:当前的结点 。
- 绿色结点:表示已经 BFS 遍历完毕的结点,
- 橙色的边:fail 指针。
- 红色的边:当前求出的 fail 指针。
我们重点分析结点 6 的 fail 指针构建:
找到 6 的父结点 5,。然而 10 结点没有字母 s
连出的边;继续跳到 10 的 fail 指针,。发现 0 结点有字母 s
连出的边,指向 7 结点;所以 。
下图展示了构建完毕的状态:
字典树与字典图
关注构建函数 build()
,该函数的目标有两个,一个是构建 fail 指针,一个是构建自动机。参数如下:
tr[u,c]
:有两种理解方式。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字典树上的一条边,即 ;也可以理解为从状态(结点) 后加一个字符c
到达的状态(结点),即一个状态转移函数 。为了方便,下文中我们将用第二种理解方式。- 队列
q
:用于 BFS 遍历字典树。 fail[u]
:结点 的 fail 指针。
实现
C++
Python
void build() { for (int i = 0; i < 26; i++) if (tr[0][i]) q.push(tr[0][i]); while (q.size()) { int u = q.front(); q.pop(); for (int i = 0; i < 26; i++) { if (tr[u][i]) fail[tr[u][i]] = tr[fail[u]][i], q.push(tr[u][i]); else tr[u][i] = tr[fail[u]][i]; } } }
解释
build 函数将结点按 BFS 顺序入队,依次求 fail 指针。这里的字典树根结点为 0,我们将根结点的子结点一一入队。若将根结点入队,则在第一次 BFS 的时候,会将根结点儿子的 fail 指针标记为本身。因此我们将根结点的儿子一一入队,而不是将根结点入队。
然后开始 BFS:每次取出队首的结点 u( 在之前的 BFS 过程中已求得),然后遍历字符集(这里是 0-25,对应 a-z,即 的各个子节点):
- 如果 存在,我们就将 的 fail 指针赋值为 。根据之前的描述,我们应该用 while 循环,不停的跳 fail 指针,判断是否存在字符
i
对应的结点,然后赋值,但此处通过特殊处理简化了这些代码。 - 否则,令 指向 的状态。
这里的处理是,通过 else
语句的代码修改字典树的结构,将不存在的字典树的状态链接到了失配指针的对应状态。在原字典树中,每一个结点代表一个字符串 ,是某个模式串的前缀。而在修改字典树结构后,尽管增加了许多转移关系,但结点(状态)所代表的字符串是不变的。
而 相当于是在 后添加一个字符 c
变成另一个状态 。如果 存在,说明存在一个模式串的前缀是 ,否则我们让 指向 。由于 对应的字符串是 的后缀,因此 对应的字符串也是 的后缀。
换言之在 Trie 上跳转的时侯,我们只会从 跳转到 ,相当于匹配了一个 ;但在 AC 自动机上跳转的时侯,我们会从 跳转到 的后缀,也就是说我们匹配一个字符 c
,然后舍弃 的部分前缀。舍弃前缀显然是能匹配的。同时如果文本串能匹配 ,显然它也能匹配 的后缀,所以 fail 指针同样在舍弃前缀。所谓的 fail 指针其实就是 的一个后缀集合。
tr
数组还有另一种比较简单的理解方式:如果在位置 失配,我们会跳转到 的位置。注意这会导致我们可能沿着 fail 数组跳转多次才能来到下一个能匹配的位置。所以我们可以用 tr
数组直接记录记录下一个能匹配的位置,这样对程序的性能有一定的优化。
此处对字典树结构的修改,可以使得匹配转移更加完善。同时它将 fail 指针跳转的路径做了压缩,使得本来需要跳很多次 fail 指针变成跳一次。
过程
这里依然用若干张 GIF 动图展示构建过程:
- 蓝色结点:BFS 遍历到的结点 u
- 蓝色的边:当前结点下,AC 自动机修改字典树结构连出的边。
- 黑色的边:AC 自动机修改字典树结构连出的边。
- 红色的边:当前结点求出的 fail 指针
- 黄色的边:fail 指针
- 灰色的边:字典树的边
可以发现,众多交错的黑色边将字典树变成了 字典图。图中省略了连向根结点的黑边(否则会更乱)。我们重点分析一下结点 5 遍历时的情况。我们求 的 fail 指针:
本来的策略是找 fail 指针,于是我们跳到 发现没有 s
连出的字典树的边,于是跳到 ,发现有 ,于是 ;但是有了黑边、蓝边,我们跳到 之后直接走 就走到 号结点了。
这就是 build 完成的两件事:构建 fail 指针和建立字典图。这个字典图也会在查询的时候起到关键作用。
多模式匹配
接下来分析匹配函数 query()
:
实现
C++
Python
int query(char *t) { int u = 0, res = 0; for (int i = 1; t[i]; i++) { u = tr[u][t[i] - 'a']; // 转移 for (int j = u; j && e[j] != -1; j = fail[j]) { res += e[j], e[j] = -1; } } return res; }
解释
这里 作为字典树上当前匹配到的结点,res
即返回的答案。循环遍历匹配串, 在字典树上跟踪当前字符。利用 fail 指针找出所有匹配的模式串,累加到答案中。然后清零。在上文中我们分析过,字典树的结构其实就是一个 trans 函数,而构建好这个函数后,在匹配字符串的过程中,我们会舍弃部分前缀达到最低限度的匹配。fail 指针则指向了更多的匹配状态。最后上一份图。对于刚才的自动机:
我们从根结点开始尝试匹配 ushersheishis
,那么 的变化将是:
- 红色结点: 结点
- 粉色箭头: 在自动机上的跳转,
- 蓝色的边:成功匹配的模式串
- 蓝色结点:示跳 fail 指针时的结点(状态)。
效率优化
题目请参考洛谷 P5357【模板】AC 自动机(二次加强版)
因为我们的 AC 自动机中,每次匹配,会一直向 fail 边跳来找到所有的匹配,但是这样的效率较低,在某些题目中会超时。
那么我们如何优化呢?首先我们需要了解 fail 指针的一个性质:一个 AC 自动机中,如果只保留 fail 边,那么剩余的图一定是一棵树。
这是显然的,因为 fail 不会成环,且深度一定比现在低,所以得证。
而我们 AC 自动机的匹配就可以转化为在 fail 树上的链求和问题。
所以我们只需要优化一下这部分就可以了。
我们这里提供两种思路。
拓扑排序优化建图
观察到时间主要浪费在在每次都要跳 fail。如果我们可以预先记录,最后一并求和,那么效率就会优化。
于是我们按照 fail 树建图(注意不用真的建,只需要记录入度):
建图
void getfail() // 实际上也可以叫 build { for (int i = 0; i < 26; i++) trie[0].son[i] = 1; q.push(1); trie[1].fail = 0; while (!q.empty()) { int u = q.front(); q.pop(); int Fail = trie[u].fail; for (int i = 0; i < 26; i++) { int v = trie[u].son[i]; if (!v) { trie[u].son[i] = trie[Fail].son[i]; continue; } trie[v].fail = trie[Fail].son[i]; indeg[trie[Fail].son[i]]++; // 修改点在这里,增加了入度记录 q.push(v); } } }
然后我们在查询的时候就可以只为找到节点的 ans 打上标记,在最后再用拓扑排序求出答案。
查询
void query(char *s) { int u = 1, len = strlen(s); for (int i = 0; i < len; i++) u = trie[u].son[s[i] - 'a'], trie[u].ans++; } void topu() { for (int i = 1; i <= cnt; i++) if (!indeg[i]) q.push(i); while (!q.empty()) { int fr = q.front(); q.pop(); vis[trie[fr].flag] = trie[fr].ans; int u = trie[fr].fail; trie[u].ans += trie[fr].ans; if (!(--indeg[u])) q.push(u); } }
最后是主函数:
主函数
int main() { // do_something(); scanf("%s", s); query(s); topu(); for 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cout << vis[rev[i]] << std::endl; // do_another_thing(); }
完整代码
// Code by rickyxrc | https://www.luogu.com.cn/record/115706921 #include <bits/stdc++.h> #define maxn 8000001 using namespace std; char s[maxn]; int n, cnt, vis[maxn], rev[maxn], indeg[maxn], ans; struct trie_node { int son[27]; int fail; int flag; int ans; void init() { memset(son, 0, sizeof(son)); fail = flag = 0; } } trie[maxn]; queue<int> q; void init() { for (int i = 0; i <= cnt; i++) trie[i].init(); for 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vis[i] = 0; cnt = 1; ans = 0; } void insert(char *s, int num) { int u = 1, len = strlen(s); for (int i = 0; i < len; i++) { int v = s[i] - 'a'; if (!trie[u].son[v]) trie[u].son[v] = ++cnt; u = trie[u].son[v]; } if (!trie[u].flag) trie[u].flag = num; rev[num] = trie[u].flag; return; } void getfail(void) { for (int i = 0; i < 26; i++) trie[0].son[i] = 1; q.push(1); trie[1].fail = 0; while (!q.empty()) { int u = q.front(); q.pop(); int Fail = trie[u].fail; for (int i = 0; i < 26; i++) { int v = trie[u].son[i]; if (!v) { trie[u].son[i] = trie[Fail].son[i]; continue; } trie[v].fail = trie[Fail].son[i]; indeg[trie[Fail].son[i]]++; q.push(v); } } } void topu() { for (int i = 1; i <= cnt; i++) if (!indeg[i]) q.push(i); while (!q.empty()) { int fr = q.front(); q.pop(); vis[trie[fr].flag] = trie[fr].ans; int u = trie[fr].fail; trie[u].ans += trie[fr].ans; if (!(--indeg[u])) q.push(u); } } void query(char *s) { int u = 1, len = strlen(s); for (int i = 0; i < len; i++) u = trie[u].son[s[i] - 'a'], trie[u].ans++; } int main() { scanf("%d", &n); init(); for 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scanf("%s", s), insert(s, i); getfail(); scanf("%s", s); query(s); topu(); for 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cout << vis[rev[i]] << std::endl; return 0; }
子树求和
和拓扑排序的思路接近,我们预先将子树求和,询问时直接累加和值即可。
完整代码请见总结模板 3。
AC 自动机上 DP
这部分将以 P2292 [HNOI2004] L 语言 为例题讲解。
不难想到一个朴素的思路:建立 AC 自动机,在 AC 自动机上对于所有 fail 指针的子串转移,最后取最大值得到答案。
主要代码如下。若不熟悉代码中的类型定义,可以先看末尾的完整代码:
查询部分主要代码
void query(char *s) { int u = 1, len = strlen(s), l = 0; for (int i = 0; i < len; i++) { int v = s[i] - 'a'; int k = trie[u].son[v]; while (k > 1) { if (trie[k].flag && (dp[i - trie[k].len] || i - trie[k].len == -1)) dp[i] = dp[i - trie[k].len] + trie[k].len; k = trie[k].fail; } u = trie[u].son[v]; } }
主函数里取 max 即可。
1
for (int i = 0, e = strlen(T); i < e; i++) mx = std::max(mx, dp[i]);
但是这样的思路复杂度不是线性(因为要跳每个节点的 fail),会在第二个子任务中超时,所以我们需要进行优化。
我们再看看题目的特殊性质,我们发现所有单词的长度只有 ,所以可以想到状态压缩优化。
我们发现,目前的时间瓶颈主要在跳 fail 这一步,如果我们可以将这一步优化到 ,就可以保证整个问题在严格线性的时间内被解出。
我们可以将前 位字母中,可能的子串长度存下来,并压缩到状态中,存在每个子节点中。
那么我们在 buildfail 的时候就可以这么写:
构建 fail 指针
void getfail(void) { for (int i = 0; i < 26; i++) trie[0].son[i] = 1; q.push(1); trie[1].fail = 0; while (!q.empty()) { int u = q.front(); q.pop(); int Fail = trie[u].fail; // 对状态的更新在这里 trie[u].stat = trie[Fail].stat; if (trie[u].flag) trie[u].stat |= 1 << trie[u].depth; for (int i = 0; i < 26; i++) { int v = trie[u].son[i]; if (!v) trie[u].son[i] = trie[Fail].son[i]; else { trie[v].depth = trie[u].depth + 1; trie[v].fail = trie[Fail].son[i]; q.push(v); } } } }
然后查询时就可以去掉跳 fail 的循环,将代码简化如下:
查询
int query(char *s) { int u = 1, len = strlen(s), mx = 0; unsigned st = 1; for (int i = 0; i < len; i++) { int v = s[i] - 'a'; u = trie[u].son[v]; // 因为往下跳了一位每一位的长度都+1 st <<= 1; // 这里的 & 值是状压 dp 的使用,代表两个长度集的交非空 if (trie[u].stat & st) st |= 1, mx = i + 1; } return mx; }
我们的 trie[u].stat
维护的是从 u 节点开始,整条 fail 链上的长度集(因为长度集小于 32 所以不影响),而 st
则维护的是查询字符串走到现在,前 32 位(因为状态压缩自然溢出)的长度集。
&
值不为 0,则代表两个长度集的交集非空,我们此时就找到了一个匹配。
完整代码
// Code by rickyxrc | https://www.luogu.com.cn/record/115806238 #include <stdio.h> #include <string.h> #include <queue> #define maxn 3000001 char T[maxn]; int n, cnt, vis[maxn], ans, m, dp[maxn]; struct trie_node { int son[26]; int fail, flag, depth; unsigned stat; void init() { memset(son, 0, sizeof(son)); fail = flag = depth = 0; } } trie[maxn]; std::queue<int> q; void init() { for (int i = 0; i <= cnt; i++) trie[i].init(); for 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vis[i] = 0; cnt = 1; ans = 0; } void insert(char *s, int num) { int u = 1, len = strlen(s); for (int i = 0; i < len; i++) { // trie[u].depth = i + 1; int v = s[i] - 'a'; if (!trie[u].son[v]) trie[u].son[v] = ++cnt; u = trie[u].son[v]; } trie[u].flag = num; // trie[u].stat = 1; // printf("set %d stat %d\n", u-1, 1); return; } void getfail(void) { for (int i = 0; i < 26; i++) trie[0].son[i] = 1; q.push(1); trie[1].fail = 0; while (!q.empty()) { int u = q.front(); q.pop(); int Fail = trie[u].fail; trie[u].stat = trie[Fail].stat; if (trie[u].flag) trie[u].stat |= 1 << trie[u].depth; for (int i = 0; i < 26; i++) { int v = trie[u].son[i]; if (!v) trie[u].son[i] = trie[Fail].son[i]; else { trie[v].depth = trie[u].depth + 1; trie[v].fail = trie[Fail].son[i]; q.push(v); } } } } int query(char *s) { int u = 1, len = strlen(s), mx = 0; unsigned st = 1; for (int i = 0; i < len; i++) { int v = s[i] - 'a'; u = trie[u].son[v]; st <<= 1; if (trie[u].stat & st) st |= 1, mx = i + 1; } return mx; } int main() { scanf("%d%d", &n, &m); init(); for 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{ scanf("%s", T); insert(T, i); } getfail(); for (int i = 1; i <= m; i++) { scanf("%s", T); printf("%d\n", query(T)); } }
总结
时间复杂度:定义 是模板串的长度, 是文本串的长度, 是字符集的大小(常数,一般为 26)。如果连了 trie 图,时间复杂度就是 ,其中 是 AC 自动机中结点的数目,并且最大可以达到 。如果不连 trie 图,并且在构建 fail 指针的时候避免遍历到空儿子,时间复杂度就是 。
模板 1
#include <bits/stdc++.h> using namespace std; const int N = 1e6 + 6; int n; namespace AC { int tr[N][26], tot; int e[N], fail[N]; void insert(char *s) { int u = 0; for (int i = 1; s[i]; i++) { if (!tr[u][s[i] - 'a']) tr[u][s[i] - 'a'] = ++tot; // 如果没有则插入新节点 u = tr[u][s[i] - 'a']; // 搜索下一个节点 } e[u]++; // 尾为节点 u 的串的个数 } queue<int> q; void build() { for (int i = 0; i < 26; i++) if (tr[0][i]) q.push(tr[0][i]); while (q.size()) { int u = q.front(); q.pop(); for (int i = 0; i < 26; i++) { if (tr[u][i]) { fail[tr[u][i]] = tr[fail[u]][i]; // fail数组:同一字符可以匹配的其他位置 q.push(tr[u][i]); } else tr[u][i] = tr[fail[u]][i]; } } } int query(char *t) { int u = 0, res = 0; for (int i = 1; t[i]; i++) { u = tr[u][t[i] - 'a']; // 转移 for (int j = u; j && e[j] != -1; j = fail[j]) { res += e[j], e[j] = -1; } } return res; } } // namespace AC char s[N]; int main() { scanf("%d", &n); for 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scanf("%s", s + 1), AC::insert(s); scanf("%s", s + 1); AC::build(); printf("%d", AC::query(s)); return 0; }
模板 2
#include <bits/stdc++.h> using namespace std; const int N = 156, L = 1e6 + 6; namespace AC { const int SZ = N * 80; int tot, tr[SZ][26]; int fail[SZ], idx[SZ], val[SZ]; int cnt[N]; // 记录第 i 个字符串的出现次数 void init() { memset(fail, 0, sizeof(fail)); memset(tr, 0, sizeof(tr)); memset(val, 0, sizeof(val)); memset(cnt, 0, sizeof(cnt)); memset(idx, 0, sizeof(idx)); tot = 0; } void insert(char *s, int id) { // id 表示原始字符串的编号 int u = 0; for (int i = 1; s[i]; i++) { if (!tr[u][s[i] - 'a']) tr[u][s[i] - 'a'] = ++tot; u = tr[u][s[i] - 'a']; // 转移 } idx[u] = id; // 以 u 为结尾的字符串编号为 idx[u] } queue<int> q; void build() { for (int i = 0; i < 26; i++) if (tr[0][i]) q.push(tr[0][i]); while (q.size()) { int u = q.front(); q.pop(); for (int i = 0; i < 26; i++) { if (tr[u][i]) { fail[tr[u][i]] = tr[fail[u]][i]; // fail数组:同一字符可以匹配的其他位置 q.push(tr[u][i]); } else tr[u][i] = tr[fail[u]][i]; } } } int query(char *t) { // 返回最大的出现次数 int u = 0, res = 0; for (int i = 1; t[i]; i++) { u = tr[u][t[i] - 'a']; for (int j = u; j; j = fail[j]) val[j]++; } for (int i = 0; i <= tot; i++) if (idx[i]) res = max(res, val[i]), cnt[idx[i]] = val[i]; return res; } } // namespace AC int n; char s[N][100], t[L]; int main() { while (~scanf("%d", &n)) { if (n == 0) break; AC::init(); // 数组清零 for 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scanf("%s", s[i] + 1), AC::insert(s[i], i); // 需要记录该字符串的序号 AC::build(); scanf("%s", t + 1); int x = AC::query(t); printf("%d\n", x); for 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if (AC::cnt[i] == x) printf("%s\n", s[i] + 1); } return 0; }
模版 3
#include <deque> #include <iostream> void promote() { std::ios::sync_with_stdio(0); std::cin.tie(0); std::cout.tie(0); return; } typedef char chr; typedef std::deque<int> dic; const int maxN = 2e5; const int maxS = 2e5; const int maxT = 2e6; int n; chr s[maxS + 10]; chr t[maxT + 10]; int cnt[maxN + 10]; struct AhoCorasickAutomaton { struct Node { int son[30]; int val; int fail; int head; dic index; } node[maxS + 10]; struct Edge { int head; int next; } edge[maxS + 10]; int root; int ncnt; int ecnt; void Insert(chr *str, int i) { int u = root; for (int i = 1; str[i]; i++) { if (node[u].son[str[i] - 'a' + 1] == 0) node[u].son[str[i] - 'a' + 1] = ++ncnt; u = node[u].son[str[i] - 'a' + 1]; } node[u].index.push_back(i); return; } void Build() { dic q; for (int i = 1; i <= 26; i++) if (node[root].son[i]) q.push_back(node[root].son[i]); while (!q.empty()) { int u = q.front(); q.pop_front(); for (int i = 1; i <= 26; i++) { if (node[u].son[i]) { node[node[u].son[i]].fail = node[node[u].fail].son[i]; q.push_back(node[u].son[i]); } else { node[u].son[i] = node[node[u].fail].son[i]; } } } return; } void Query(chr *str) { int u = root; for (int i = 1; str[i]; i++) { u = node[u].son[str[i] - 'a' + 1]; node[u].val++; } return; } void addEdge(int tail, int head) { ecnt++; edge[ecnt].head = head; edge[ecnt].next = node[tail].head; node[tail].head = ecnt; return; } void DFS(int u) { for (int e = node[u].head; e; e = edge[e].next) { int v = edge[e].head; DFS(v); node[u].val += node[v].val; } for (auto i : node[u].index) cnt[i] += node[u].val; return; } void FailTree() { for (int u = 1; u <= ncnt; u++) addEdge(node[u].fail, u); DFS(root); return; } } ACM; int main() { std::cin >> n; for 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{ std::cin >> (s + 1); ACM.Insert(s, i); } ACM.Build(); std::cin >> (t + 1); ACM.Query(t); ACM.FailTree(); for 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std::cout << cnt[i] << '\n'; return 0; }
拓展
确定有限状态自动机
作为拓展延伸,文末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自动机 与 KMP 自动机。
有限状态自动机(Deterministic Finite Automaton,DFA)是由
- 状态集合 ;
- 字符集 ;
- 状态转移函数 ,即 ;
- 一个开始状态 ;
- 一个接收的状态集合 。
组成的五元组 。
如果用 AC 自动机理解,状态集合就是字典树(图)的结点;字符集就是 a
到 z
(或者更多);状态转移函数就是 的函数(即 );开始状态就是字典树的根结点;接收状态就是你在字典树中标记的字符串结尾结点组成的集合。
KMP 自动机
KMP 自动机就是一个不断读入待匹配串,每次匹配时走到接受状态的 DFA。如果共有 个状态,第 个状态表示已经匹配了前 个字符。我们定义 表示状态 读入字符 后到达的状态, 表示 prefix function,则有:
(约定 )
我们发现 只依赖于之前的值,所以可以跟 KMP 一起求出来。
需要注意走到接受状态之后应该立即转移到该状态的 next。
时间和空间复杂度:。
刘瑾瑜在2024-10-05 09:30:29追加了内容
抱歉各位,从铁榔头看见的,原网址忘了
刘瑾瑜在2024-10-05 09:31:49追加了内容
新手天翼
初级启示者
就是 OI Wiki 上复制的内容,你当我们都没看过啊
高级光能
好像在哪里见过······
真的是你写的吗?(分支结构)
if(是自己写的){
没想到是这样的!
}else{
}
(无恶意,抄袭没什么厉害的)